發生垮塌事故的地點位于榆林市城區新建路原地毯廠建筑工地,規劃要建造成一座綜合商場,屬于榆林的老街區繁華地段,也是一條商業街,相當于西安的南大街。而為何一棟在建工地竟然會像當時工人描述的如同積木一樣倒塌呢,記者采訪了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進行解讀。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徐善華:可能是前一部分的工序沒有控制好就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了工序干的比較著急,對過程的把握不是很嚴格。
工程師介紹說,這個施工工地使用的是逆作法施工,這種施工技術是高層建筑物目前*********的施工技術方法,相對比較成熟,能夠有效保護周圍環境,施工工期快,節省費用,但是也對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而且具有一定風險。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徐善華:逆作法施工,在其他城市也有,是分段分層,這種方法對工序的前一道工序要求比較高如果控制不好 很可能出現工程事故。
對于這種工程事故的出現,工程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徐善華:要求施工單位在吸收先進的措施的時候,要把關鍵點掌握好,加強技術的投入。
血的教訓一次次的警醒著我們,那么當災難來臨時,如何有效的保護自己,使自己能******限度的安全起來,這個除了一些日常常識外,更需要專業是人的指導。
建筑工人在工地施工遭遇建筑物坍塌,如果遇到建筑物完全坍塌,一般來說生還機會十分微小,但局部塌方只要應對招數得當,仍然有自救的機會。
在發生坍塌事故后,如果說傷員傷勢不重,應立即離開坍塌事故現場,到安全地帶 等待救援,如果有被壓的傷員,要保持一定的體能,等待救援。
這次榆林新建街上一棟在建樓房完全坍塌,類似這樣的事件在國內是很少見的。事先沒有任何征兆,建筑工人逃出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又有混凝土等重物的壓迫,救援起來十分困難。
西安市消防支隊雁塔西路中隊長劉洋:這種大型的坍塌事故處理,尤其作為建筑物倒塌,難度大、作戰時間長。我們消防部門到現場后,利用我們手上的儀器像生命探測儀,包括我們的搜救犬隊,來盡可能的發現生還人員。
大伙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建筑物有土石松動的跡象或者聽見有疑似建筑物倒塌的異常響動,應以最快的速度逃離險境。在坍塌發生后,用手機和外界聯絡。這樣做能使營救人員盡快得知自己的位置,便于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