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站公告: |
|
 |
|
|
|
36000秒,生命大營救 |
2025/9/10 6:15:02 來源: 瀏覽 9902 次 |
2004年2月27日上午9時05分,位于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里金塢村的雙峰砩礦突然發生塌方事故,15名礦工被困礦洞內,生死未卜,情況十分危急。金華市政府、公安、消防、電力、通訊和醫護人員緊急行動,通過各部門人員近10個小時的奮力營救,除兩名礦工當場死亡外,其余13名礦工全部被成功營救出來。 在此次礦難事故營救工作中,黨政軍民齊心協力,心連心,共奮戰,營救場面令人感動,尤其是沖在營救第一線的金華市消防支隊42名官兵,他們舍生忘死,義無反顧,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搏斗,譜寫了一曲團結之歌、奮斗之歌、生命之歌——— “雙峰砩礦發生了塌方事故……” “估計有10多名礦工被困井下……” “快救救我們的親人啊……” 2月27日上午10時10分,金華市消防支隊119指揮中心接到一個又一個電話。 根據報警情況,金華消防支隊立即調派江南和婺城消防大隊的2輛搶險救援車14名官兵火速趕往事故現場。正在參加中國艾青詩歌節暨第二屆中國(金華)茶花文化節籌備會的金華市消防支隊吳炳成支隊長得知情況后,立即驅車趕赴現場。在行駛途中,吳炳成支隊長通過電話與正在趕赴現場的石柏校參謀長商量營救措施。同時,調集鄰近事故現場的蘭溪市消防大隊趕赴現場增援。10時45分,江南、婺城消防大隊和金華支隊指揮消防車趕到現場。 事發現場讓人揪心:現場四周都是山,山腳下已經停了幾輛警車,一個又一個號啕大哭的礦工家屬被人攙扶到安全地帶。雙峰砩礦礦井位于半山腰上,先到的民警正在緊張地維護著現場秩序。消防官兵立即背著空氣呼吸器,帶上消防斧、強光照明燈和安全繩等裝備爬上山坡,來到礦井邊。此時,一股股濃濃的煙霧仍然從礦井里向外飄浮,一張樹葉剛飄到洞口就被吹的很高很高。據當時在井上作業的礦工李土賢說,大約9點05分,他看到從礦井口突然沖出一股狂風,當時全都是風沙,雞蛋大小的石塊都飛上天,他想井下肯定出了事。 消防隊員一邊設置警戒,一邊了解情況,并準備下井營救。幾分鐘后,金華市委書記湯黎路、市長徐止平、公安局長樓志浪、婺城區委書記俞流傳、副市長王挺革等市領導和金華市消防支隊吳炳成支隊長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均快速趕到事發地,并馬上在現場成立了以湯黎路書記、徐止平市長掛帥、副市長王挺革任總指揮、吳炳成支隊長具體負責指揮的事故營救指揮部,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大營救迅即拉開帷幕。 救援 緊張有序地進行 雙峰砩礦是一個已經開采了幾十年的老礦,日產砩礦30噸左右,由義烏人金益明租賃經營,現有的30多名礦工均系湯溪鎮周邊的農民。據分析,該礦井深180米,分成三個水平面,從上到下水平面的間隔高度分別為100米、50米和30米,需從三個豎井穿越三個平巷才能到達采點。經反復確認,事發時井下有15名礦工,分別被困于3個平巷。由于一時不能確定事發原因,給營救工作帶來無法想像的困難。而且,被困于最低平巷的礦工在大半天之后會被井水淹至胸部,如果不能及時營救,即使最后找到也無力挽救他們的生命。 “不管情況如何,都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取讓被困井下的所有礦工活著出來。”指揮部領導的話擲地有聲。 上午11時48分,待氣流壓力稍稍平息后,現場指揮、金華市消防支隊支隊長吳炳成下達第一道命令:由江南消防大隊中隊長陳剛勇帶領班長馬飛騰和砩礦業主金益明乘卷揚機下井了解情況。同時,第二批和第三批下井人員立即做好準備。 “報告支隊長,我們已經進入第一平巷,這里未見有塌方,在50米處發現有兩具礦工尸體,請指示!”11時56分,吳炳成支隊長手持的對講機里傳來了陳剛勇的聲音。 “先把尸體通過卷揚機運上來,你們繼續搜尋,時刻保持聯系。”12時03分,兩具血肉模糊的尸體被運到井口(后經辨認他們是開吊車的劉志兵、拉鐵車的范壽吉),讓所有參加營救的人心痛。為了確保營救成功,指揮部還先后調集了東方公司、濟南軍區二總隊等單位的專家和市區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及義烏市消防大隊的官兵趕來增援。 12時06分,從事過多次礦難搶救的武義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朱林齊,帶著原東風螢石公司的幾名礦工風塵仆仆趕到現場。在聽了第一批進洞的江南消防大隊中隊長陳剛勇等人的情況介紹和實地勘探后,他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一起由于地表塌方引起的事故:地表塌方后,所壓縮的空氣沖向礦井巷道,然后強烈的沖擊波從井里沖出,導致處在第一平巷的兩名礦工當場死亡,并把通向150米深處的豎井提升設備毀壞后卡在井口,使得處在第二平巷、第三平巷的礦工無法逃脫。 按照朱林齊和救援理論經驗豐富的吳炳成支隊長的營救措施,12時36分,金華市消防支隊江南大隊副大隊長邵土安、排長溫育強等消防官兵立即下井,他們的任務是檢查提升設備被毀壞后的具體情況。由于井內彌漫著濃濃的霧氣,能見度極低,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先后有17名消防官兵、電工、民工和“東螢”礦工下到井內。 時間在一秒秒地過去,人們期待著奇跡的來臨。 營救 異常艱難 下午13時44分,餓著肚子的所有營救人員終于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經過搜尋和喊話,地處第二平巷的兩名被困礦工還活著,這個消息無疑給所有參加營救的人員增添了無盡的力量。 但要營救他們卻非常艱難:由于100米通向150米深處的豎井提升設備被沖擊波毀壞,并且卡在井口,不僅營救人員下不去,被困礦工更出不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礦工被困井內一方面會由于缺少氧氣而窒息身亡,另一方面由于洞內滲水無法排出,很有可能被水淹亡??諝?、水及有可能出現的塌方等情況都在和營救人員較勁。 時間就是生命,必須盡快設法營救被困人員!吳炳成支隊長當機立斷,下令井下的消防官兵盡全力拆除被毀壞的提升設備,然后采用消防軟梯從第一平巷進入第二平巷,處在第一平巷的營救人員用籮筐放到豎井處,采取上下配合的辦法,把被困礦工一個個拉上來。另外,針對第三平巷因電力毀壞而滲水的問題,準備潛水泵,隨時做好抽水準備。與此同時,電力、電信、移動、聯通等部門按照指揮部的部署,在短時間內將線路、通訊設施等安裝、運送到位。三組營救人員再次先后下井:消防官兵負責聯絡和進一步搜尋;民工負責清理路障;電工、礦工修理電路并拆除被毀壞的提升設備。 下午13時50分,為了井下所有參加營救的人員有一個協調、統一的指揮,江南消防大隊副教導員王德春下到井內,全面負責井下營救的調派。 很快,王德春在井下傳出更令人興奮的消息:通過處在第二平巷被困礦工傳話,第三平巷的被困礦工無人死亡,只是因為受傷不能動彈。 根據匯報情況,指揮部立即作出決策:如果150米通向180米深處的豎井提升設備未受損壞,馬上派電工恢復電路;反之采取從第一平巷進入第二平巷的辦法進入第三平巷。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完成第一部署,將被困礦工背到第二平巷,以確保他們的安全。同時,要求井下所有營救人員不間斷地喊話,鼓勵被困礦工挺住。 下午14時10分,原“東瑩”公司技術員王樹春報告,150米通向180米深處的豎井提升設備未受損壞;14時15分,井上工作人員報告,已經接通該豎井提升設備電源,救人籮筐也已到位;14時18分,當又一批人員下井時,吳炳成支隊長向消防隊員陳剛勇、溫育強、徐志標和馬飛滕交待:洞內碎石仍在墜落,一定要注意營救人員的自身安全;告訴被困礦工不能睡覺,不要亂動,以免氧氣不足;14時25分,現場副總指揮、金華市消防支隊參謀長石柏校向井內人員傳話,檢查自身裝備,定好聯絡信號,注意安全;14時34分,籮筐和電話線被帶入井內;14時42分,電話正式接通,進入平巷深處的營救人員與井口指揮人員改用電話聯系;14時50分,井下營救人員報告,路障清理完畢,遭毀壞的提升設備已被拆除,消防軟梯也已經放下;14時56分,醫護人員應文敏隨消防隊員帶著擔架下井,對受傷礦工進行包扎處理;15時整,井下營救人員報告,由于受傷礦工不能行走,必須在使用消防軟梯的同時安裝滑輪將他們拉上第一平巷;150米通向180米深處的豎井提升設備雖然未受損壞,但需要接拉動力線才能運轉…… 15時18分,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廳廳長王輝忠和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省長王永明、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小玲等專程從杭州趕到現場,向廣大營救人員表示慰問,并站在井口指揮營救。期間,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領導電話詢問事故有關情況,要求全力以赴進行搶救,******限度減少傷亡。15時42分,難題再次出現,井下營救人員報告,第三平巷滲水已漫至被困礦工近腰部位,必須馬上抽水;15時58分,電纜線運至井下; 16時20分,滑輪送至井下;16時43分,現場指揮、金華市消防支隊支隊長吳炳成第一次坐在地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笑瞇瞇告訴現場人員:井下營救人員已經報告,第三平巷被困礦工正在被轉入第二平巷,所有救人上井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井口 傷員一個個被抬出 17時01分,隨著吳炳成支隊長一聲令下,由井下升向地面的卷揚機緩緩吊起。17時03分,礦工范衛民成為被成功營救的第一名幸運者。此時太陽已然西墜,紅霞滿天。望著緩緩吊起的卷揚機和四周一張張關切的臉龐,面對氤氳依然的礦井口,許多人的眼睛濕潤了。吳炳成支隊長更為激動,他說,我們今天要在這里實現礦難營救零死亡的突破。 “出來了,出來了”,由兩名消防戰士扶著的受傷礦工范衛民出來了,早已準備好的醫務人員立即將他抬到擔架上, 很快,救護車載著傷員向醫院駛去。 19時14分, 傷者吳根妹送出井口,19時20分, 傷者范偉軍送出井口,19時23分,傷者張小成送出井口……19時46分,最后一名被困人員洪偉終于被送出井口。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消防人員又再一次進入洞中,對洞內的各個角落再次進行細致搜索。20時50分,確定再無人員被困后,整個救援行動終于勝利而圓滿地結束了。 井中 一幕幕感人事跡 在這次罕見的大規模搶險救援戰斗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尤其是所有參加此次戰斗的42名金華消防官兵,他們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在這次行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鏡頭一:兩位消防大隊領導主動請纓下到一線作戰。婺城消防大隊副大隊長張軍,事發時正在湯溪鎮檢查消防工作,得知事故情況后,立即驅車趕往現場,一到現場,他就換上戰斗服,主動請纓要求第一批進入井中偵察救人。江南消防大隊副教導員王德春實戰經驗豐富,他不顧自身感冒生病,主動要求下到井底一線進行協調指揮,他從13時50分下到井底后,一直到晚上20點30分,才最后一批從井底撤回。 鏡頭二:100米礦井深處。江南消防大隊班長馬飛滕是第一批下到洞里的營救人員。當時,他主要是到洞內進行偵察情況?;貞浧甬敵醯男那椋f,隨著升降機緩緩下去,心跳得十分厲害,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大型的搶險救援活動。進入洞內,里面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連巖石上一小滴水滴下來也能聽得格外清晰。打開強光照明燈,幾個人影在晃動,行至大約50米,發現兩個礦工躺在地上,已經遇難,當時他特別害怕,害怕萬一再次塌方。但他沒有退縮,和中隊長陳剛勇一道將遇難者尸體抬進升降機,并進入深井內繼續搜尋被困人員。 鏡頭三:180米礦井深處。這里就仿佛是一個死神的世界,空氣凝固,冰冷的巖水已經慢慢從洞底滿上來了,而被困在這一層的民工卻相互照應著。由于水位不斷上升,傷勢輕的礦工將傷員抬起來,不讓水淹著,大家相互靠著,誰也不離開誰,將生死拴在一條線上。當第一個救援人員———江南消防大隊中隊長陳剛勇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就像看到了救星,喜極而泣。在救援中,陳剛勇為了讓重傷者保持清醒,一邊與其談話,一邊從齊腰深的水中將他們一個個背出來。當整個礦難事故營救成功后,陳剛勇自己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差點暈過去。 英雄 人民感謝你們 在這次礦難中有兩個哥哥被困井下的周金蓮說:“看到政府搶救如此積極,消防官兵一個個都視死如歸,礦工們一個個安全獲救,懸著的心也就慢慢放下了?!?面對救他們出來的消防官兵,被救礦工感激不盡,他們說:“是消防官兵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大恩大德,難以為報??!” “營救場所如此令人感動,效果又如此好,能使被困礦工全部獲救,經驗值得總結。”從事砩礦工作30余年的采礦專家朱林齊工程師認為,這次成功營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對事故分析正確,指揮得當;二是營救措施得力,搶救及時,各部門配合默契;三是沖鋒在前的消防官兵勇敢頑強,機智果斷。 是的,這是一曲黨政軍警民共同譜寫的團結之歌、戰斗之歌、生命之歌、勝利之歌。正因為此,才使得我們的13個礦工兄弟走向新生,使得許多戶家庭喜極而泣。我們向這些新時期最可愛的人致敬! |
【字體:大中小】【打印】【頂部】【關閉】 |
|
 |
|
|
|
|
郵箱:dalian_fire@126.com 網址:www.大連消防網.com
|
 |
|